新闻中心
News Center
新闻中心
/ News CenterSKF高温轴承润滑脂状态检查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?
SKF高温轴承润滑脂状态检查的具体操作步骤是什么?
一、检查前准备(核心:安全 + 防污染)
停机降温:让轴承自然冷却至≤60℃,禁止高温下直接操作,同时切断设备电源并挂牌警示。
工具清洁:准备取样勺、一次性手套、干净容器(玻璃或 PE 材质)、纸巾、SKF 专用清洗剂,所有工具需用清洗剂擦拭干净并晾干。
环境清理:清除轴承端盖、注脂口周围的粉尘、油污,避免检查时异物侵入轴承内部。
二、规范取样
打开轴承注脂口或拆卸端盖(仅需拆一侧,避免过多暴露)。
用取样勺深入轴承内部 1/2 深度处,分别在滚道两侧、保持架附近取 3 份样品,每份约 5g,放入干净容器中。
取样后立即盖好容器,标注取样时间、设备编号、轴承型号和运行时长,避免样品污染或混淆。
暂时不关闭注脂口 / 端盖,待检查完成后统一处理。
三、多维度状态检查
1. 外观与颜色检查
用干净纸巾蘸取样品,观察颜色:新脂颜色均匀(如 LGHP 2 为淡黄色),若呈现深褐色、黑色或颜色发暗,说明已氧化。
观察均匀性:若脂体中有结块、分层或明显游离油珠(游离油占比>10%),则性能失效。
2. 物理手感检查
戴一次性手套揉搓样品,正常脂体手感顺滑、无颗粒感;若手感干涩、发粘或有明显砂粒状颗粒,说明混入杂质或变质。
对比新脂硬度:用手指按压,若比新脂硬很多(锥入度变化 ±30 以上)或过稀易流失,需更换。
3. 杂质与水分检查
用取样勺将样品平铺在白纸上,借助强光观察:若有金属屑、粉尘等固体杂质,直接判定需更换。
水分检测:取少量样品放入干燥试管,靠近热源(≤80℃)加热,若有气泡产生或试管壁起雾,说明含水分(>0.5%),需更换。
4. 简易性能测试(现场可操作)
分油测试:取 1g 样品放在滤纸上,静置 1 小时,若滤纸渗油范围直径>10mm,说明分油严重。
滴点快速判断:用烧热的金属棒轻触样品,若立即融化滴落(较新脂滴点下降≥20℃),说明高温性能失效。
5. 送检指标(需专业机构,可选)
若现场无法判定,将样品送检,检测酸值(>1.5mgKOH/g 为超标)、锥入度、污染物含量(金属颗粒>5μm 即为不合格)。
四、判定与收尾
判定标准:满足以下任一条件,即需更换润滑脂
颜色发黑、结块、含杂质或水分;
手感干涩、有颗粒感或分油严重;
酸值超标、滴点下降≥20℃;
结合运行参数:轴承温度持续偏高、振动异常,且排除其他故障。
收尾操作:
若判定需更换:按之前的方法彻底清洗轴承后加注新脂,关闭注脂口 / 端盖并拧紧。
若判定无需更换:将取样处残留旧脂清理干净,补加少量新脂(补充量为轴承自由空间的 5%),关闭注脂口 / 端盖。
记录存档:将检查结果、判定结论、操作人记录在设备维护台账中,作为后续维护依据。
SKF高温轴承
